
今日湖北網(wǎng)(通訊:祁思浩)“老師,這個機器人會唱歌嗎?”“機械臂能提東西嗎?”“無人機能飛到山那邊,看看當年紅軍戰(zhàn)斗過的地方嗎?”“為什么靜電球能讓頭發(fā)豎起來,是不是有魔法呀?”7月10日,湖北工程職業(yè)學院“職院巧匠‘芯’火電光”志愿服務隊走進陽新縣王英鎮(zhèn)王文村,為當?shù)貎和瘞砹艘粓鰟e開生面的科普活動。志愿者們通過前沿科技展示與互動體驗,點亮他們的科學夢,并將科技知識與當?shù)氐募t色歷史巧妙融合,為暑期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注入新活力。
學生志愿者們帶來的機械臂、機器人、無人機、靜電球等科技展品,一亮相就成為全場焦點。在科普講解時,志愿者們化身“科技導師”,結合生動案例,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機械臂如何精準完成抓取動作、機器人的“大腦”是如何運作、無人機在農(nóng)業(yè)植保和災害監(jiān)測中的應用等知識。志愿者們還巧妙地將講解與王文村的紅色歷史相結合,給孩子們講述了革命先輩憑借智慧與勇氣克服困難的故事,引導孩子們理解如今的科技成就同樣源于不懈的鉆研與探索,鼓勵大家傳承紅色精神,勇攀科技高峰。
互動體驗環(huán)節(jié)將氣氛推向高潮。孩子們排著隊,躍躍欲試地操作機械臂,當看到機械臂成功抓起小玩具時,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;機器人隨著指令跳舞、說話,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;無人機在志愿者的操控下,時而低空盤旋,時而高空俯沖,孩子們仰著頭,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向往;靜電球旁,孩子們一個個伸出小手,感受著靜電帶來的奇妙體驗,不時發(fā)出驚喜的尖叫。親手實踐讓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,科技的魅力深深烙印在了孩子們心中。
“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這些高科技,今天能親手操作,太有意思了!”王文村五年級學生倪子豪激動地說,“老師說我們王文村是革命老區(qū),先輩們很厲害,我以后也要好好學習,發(fā)明更多厲害的東西!”
對于湖北工程職業(yè)學院的志愿者而言,這次經(jīng)歷同樣意義非凡。“小朋友們好奇的眼神與稚嫩的提問讓我深受觸動,”志愿者邱永弘說,“能在紅色土地上用專業(yè)知識做科普,讓科技與紅色基因碰撞出火花,再熱再累都值得!”志愿者陳云龍也表示:“短短幾天,我們已和孩子們成為了‘好朋友’。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革命歷史的崇敬,讓我們對接下來20多天的暑期實踐充滿干勁和期待!”
湖北工程職業(yè)學院“職院巧匠‘芯’火電光”志愿服務隊由15名成員組成,將在陽新縣王英鎮(zhèn)王文村開展為期28天的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。28天里,志愿者們將全程陪伴117名當?shù)貎和?一方面依托專業(yè)所長開展系列科普活動,點燃科學夢想;另一方面,組織孩子們參觀烈士紀念碑、前往陽新研學等,傳承紅色基因。為鄉(xiāng)村孩子播撒科技種子,厚植愛國情懷,助力培養(yǎng)未來科技人才。
作為本次活動的帶隊老師,湖北工程職業(yè)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的祁思浩已經(jīng)是連續(xù)第三年帶隊參與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了。三年來,每一次走進鄉(xiāng)村,他都能強烈感受到鄉(xiāng)村兒童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科技的期盼?!坝绕涫窃谕跷拇暹@樣的紅色革命老區(qū),看著孩子們在接觸科技的同時,對家鄉(xiāng)的紅色歷史也產(chǎn)生了更深的共鳴,我內(nèi)心充滿了成就感!”2023年和2024年,他相繼帶領學生團隊前往鄂州市汀祖鎮(zhèn)和黃岡市團風縣但店小學開展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,兩次獲評“湖北省暑期社會實踐優(yōu)秀團隊”。
責任編輯:萬星